首页 > 文言文字词翻译 > 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

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

发布于2022-03-08 16:34:52

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用法是什么?若的古义是什么意思?以下是世说网整理的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,欢迎阅读。

  若(拼音:ruò、rě)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,其古字形像人举手顺理头发的样子,其本义应为“顺”。“若”字后世多假借为“像、如”义,由“如”义又可以引申为“及、达到”。“若”字又可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用,相当于“你、你的”。又可作假设连词用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假如”。

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

1、<动词>若:像。

[例句]《赤壁之战》:“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”

2、<动词>若:及;比得上。

[例句]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”

3、<代词>若:你;你们;你(们)的。

[例句]《鸿门宴》:“若入前为寿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更若役,复若赋。”

4、<代词>若:这样的;这。

[例句]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
5、<连词>若:至于。

[例句]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”

6、<连词>若:假如;如果。

[例句]《殽之战》:“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”

7、<连词>若:或;或者。

[例句]《汉书.食货志》:“时有军役若水旱,民不困乏。”

8、<副词>若:好像;似乎。

[例句]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”

9、<词缀>若:用于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,也可不译出。[例句]诗经.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

若的古义及例句
词性
释义
例句
动词
若:顺;顺从。
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明王奉若天道,建邦设都。”
《穀梁传·庄公元年》:“不若于道者,天绝之也。”
若:选择。
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夫晋国之乱,吾谁使先若二公子而立之,以为朝夕之急。”
若:如同;像。
《商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网在纲,有条而不紊。”
唐·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
若:及得上,比得上。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?”
若:至,到。
《尚书·召诰》:“越五日甲寅,位成。若翼日乙卯,周公朝至于洛。”
若:诺;应允。后作“诺”。
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经法·名理》:“已若不信,则知(智)大惑矣。已若必信,则处于度之内也。”
若:践踏。也作“蹃”。
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徒车之所轥轹,步骑之所蹂若。”
形容词
若:善;和善。
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,魑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
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神若宥之,传世无疆。”
若:等同;一致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布帛长短同,则贾相若;麻缕丝絮轻重同,则贾相若。”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此蒙穀之功,多与存国相若。”
代词
若:你(的);你们(的)。
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一若志,无听之以耳,而听之以心。”
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若:他(的);他们(的)。
《尚书·召诰》:“今王嗣受其命,我亦惟兹二国命,嗣若功。”
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七:“若,其也。嗣其功者,嗣二国之功也。”
若:如此;这样的。
《尚书·大诰》:“尔丕克远省,尔知宁王若勤哉!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若:用于近指。这;这个。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”
若:怎么;怎样。
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我昔种杨柳树,今若大小?”
宋·王安石《奉酬永叔见赠》:“他人若能窥孟子,终身何敢望韩公?”
若:用同“偌”。这么;那么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百零六回:“老太太若大年纪,儿子们并没奉养一日,反累他老人吓得死去活来。”
副词
若:表示不肯定,相当于“好像、似乎”。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若闻蔡将先卫,信乎?”
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,若云‘见天子’。”
若:乃;就。
《尚书·秦誓》:“日月逾迈,若弗云来。”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必有忍也,若能有济也。”
连词
若: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如果”。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若我往,晋必患我,谁为之贰。”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若任情失正,文其殆哉!”
若: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“或、或者”。
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鱼肠胃伦肤若九,若十有一,下大夫则若七若九。”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诸将以万人若以一群降者,封万户。”
若: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,相当于“至于”。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”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若至近世,操行不轨,专犯忌讳,而终身逸乐,富厚累世不绝。”
若:表示承接,相当于“和、及”。
《尚书·召诰》:“拜手稽首,旅王若公。”
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愿取吴王若将军头,以报父之仇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祖若父两代侍郎,皇家的恩泽不可谓不厚。”
若:表示承接,相当于“而、而且”。
《尚书·金縢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
助词
若: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,表示事物的状态。
《易·离卦》:“出涕沱若,戚嗟若。”
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”
若:语气词。用于句首。
《尚书·文侯之命》:“汝多修扞我于艰,若汝予嘉。”
战国·屈原《九歌·山鬼》:“若有人兮山之阿,被薜荔兮带女萝。”
名词
若:神话中的海神名。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歎。”
若:香草名。即杜若。
战国·屈原 《九歌·云中君》: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。”
汉·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其东则有惠圃衡兰,芷若射干。”
若:神话中的神木名。
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西望大泽,后稷所潜也;其中多玉,其阴多榣木之有若。”
《尸子》卷下:“大木之有奇灵者为若。”
若:秦、汉时县名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。本为春秋国,后灭于楚。
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(南郡)县十八:……若。”顔师古注:“《春秋传》作鄀。其音同。”
若:古水名。即今雅砻江。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除边关,关益斥,西至沫、若水。”
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(越嶲郡)台登(注)孙水南至会无入若。”
若:姓氏用字。

以上是【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、用法】的介绍。了解更多文言文字词意思,点击阅读:文言文字词翻译

若是对“若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还有疑惑,不妨在下方留言,大家为您答疑解惑!

本文最后修改时间:2022-03-09 23:18:46

阅读了本文的人还看了

  • 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2023-01-28

    拼音:jiàng1、[动词] 降:从高处往下走(与“陟”相对)。【例句】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陟则在巘...
  • 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2023-01-26

    拼音:jī1、[动词] 击:打;敲打。【例句】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:“击鼓其镗。”2、[动词] 击:攻打...
  • 大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2022-11-17

    拼音:dà1、[形容词] 大: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...
  • 昼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2022-11-05

    1、[名词] 昼:白天,即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时间。【例句】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昼尔于茅,宵尔索绹。2、[...

©2024 世说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