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迷不醒是成语吗?是的,“昏迷不醒”是四字成语。
成语是汉语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,其形式以四字居多,也有一些三字、五字甚至七字以上。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、神话传说、古典诗文以及口头俗语等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。
那么,成语“昏迷不醒”是什么意思呢?以下是世说网整理的成语“昏迷不醒”的意思、拼音、出处、用法等,欢迎阅读。
【昏庸无道】糊涂平庸,凶狠残暴,不讲道义,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。
【昏聩无能】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
【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】当局者:下棋的人;旁观者:看棋的人。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,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。
【目眩神迷】眩:眼花。眼花缭乱,心神不定。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
【目乱精迷】眼花缭乱,神情迷惑。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,令人惊异。
【庆吊不通】庆:贺喜;吊:吊唁。不予贺喜、吊唁。指不与人来往
【庆吊不行】庆:贺喜;吊:吊唁。不予贺喜、吊唁。原指不与人来往。后形容关系疏远。
【昊天不吊】谓苍天不怜悯保佑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不宜空我师”。朱熹集传:“吊,愍。”后因以“昊天不吊”为哀悼死者之辞。
【一蹶不振】蹶:跌倒;振:振作。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遭到失败;挫折;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。
【槁苏暍醒】使枯槁者复苏,使中暑者苏醒。形容苦难者得救,重获生机。
©2024 世说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