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2022-09-19 16:21:49
“走”,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(常用字),普通话读音为zǒu,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,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。“走”的基本含义为行,如走路、走步;引申含义为往来,如走亲戚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走”也常做名词,表示仆人,有时含蔑称意,如走胥(小吏)。
1、[动词] 走:奔向;趋向。
[例句]《阿房宫赋》:“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”
2、[动词] 走:跑。
[例句]《木兰诗》:“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”
3、走:赶快去。
[例句]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”
4、[动词] 走:逃跑。
[例句]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”
5、[动词] 走:使……逃跑。
[例句]《赤壁之战》:“可烧而走也。”
用法 | 意思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动词 | 走:奔跑。 |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循墙而走。” |
走:逃跑。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” | |
走:前往。 | 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渔者走渊,木者走山,所急者存也。” | |
走:趋向;归向。 | 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郑有他竟,望走在晋。既事晋矣,其敢有二心?” | |
走:引申为拜谒;趋奉。 |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贡举》:“权门贵盛,无不走也,以此荧惑主司视听。” | |
走:奉献;赠奉。 |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四》:“走金帛聘四方能诗之士,请杨铁崖为主考。” | |
走:通向。 | 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沵迤平原,南驰苍梧涨海,北走紫塞雁门。” | |
走:逃跑;逃奔。 | 《左传·定公十年》:“魋惧,将走,公闭门而泣之,目尽肿。” | |
走:驱逐,使溃逃。 | 《史记·穣侯列传》:“秦使穣侯伐魏,斩首四万,走魏将暴鸢,得魏三县。” | |
走:驰骋。 | 韩愈《送张侍郎》:“司徒东镇驰书谒,丞相西来走马迎。” | |
走:引申为驱使;派遣。 | 苏轼《策略二》:“走一介之使,驰数乘之传,所过骚然,居人为之不宁。” | |
走:行走;步行。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她悄悄地走到吴荪甫对面的椅子里坐下,似乎有话要说。” | |
走:(车船等)行驶;(物体)移动;挪动。 | 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刘老老忙念佛道:‘我们家道艰难,走不起。’” | |
走:离开;离去。 | 《宋书·张畅传》:“今城内乏食,人无固心,但以关扃严密,不获走耳。” | |
走:婉辞;指人死亡。 | 骆宾基《父女俩》:“若是有一天,我走在你头里,剩下一个人,日子可怎么过!” | |
走:丧失;失去。 |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梁史上》:“諕得尚让顶门上丧了三魂,脚板下走了七魄。” | |
走:变动;改变。 | 《乙巳春答朱元晦书》:“使知千涂万辙,卒走圣人样子不得。” | |
走:引申为偏差。 | 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侄女一向最有眼力,今日为何走了。” | |
走:排泄。 | 韩愈《韦公墓志铭》:“明年,筑堤扞江,长十二里,疏为斗门,以走潦水。” | |
走:泄漏;漏出。 | 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就是应花子也休望他题,只怕走了风。” | |
走:经过;通过。 | 《儒林外史》:“只到扬州,弟就告别,另上南京船,走长江去了。” | |
走:流行;传布。 | 范成大《河豚叹》:“为口忘计身,饕死何足哭。作俑者谁欤?至今走末俗。” | |
走:谓操练武术或动手较量。 | 《西游记》:“我且把枪放下,与你走一路拳看看。” | |
走:开动;动用。 | 鲍昌《庚子风云》:“十七岁的女孩儿家在走什么心思,在想些什么事情,那是非常隐秘的。” | |
走:古人自称的谦词。犹言“仆人”。 |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。” | |
名词 | 走:借指兽类。 |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上无逸飞,下无遗走。” |
走:借指车轮。 | 《墨子·备蛾傅》:“以车两走,轴闲广大,以圉。犯之。” | |
走:供驱使的人,有时含蔑称意。 | 梅尧臣《建德新走》:“我议欲板筑,群走皆不怡。” |
若是对“走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还有疑惑,不妨在下方留言,大家为您答疑解惑!
上一篇:诣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
下一篇:令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
©2024 世说网闽ICP备2020022791号